年轻人文化真的被“严重浪费”吗
年轻人真的文化真的被“严重浪费”吗 ?其实很多年轻人进入公务员队伍后才发现也许不是坊间想象的那样有成就感和优越感。很多机关由于没有计算机文员,更多年轻人的本科生也扮演了一般的事务性人员成为打字员和收发员—–当然这也许是年轻人必须的成长和历练过程,可是,的确有人才浪费的嫌疑哦,大材小用忙于一般事务而不能参与更多需要加快推进和提升的工作,机关有人才却没有将创新力发挥出来。 中国网 9月12日谈到诺贝尔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2006年经济学奖得主)对中国”创新“——年轻人做公务员是“严重浪费”的话题我们摘录如下:
埃德蒙·菲尔普斯说到:中国已经在短期内弥补了技术方面的很大差距,得到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我也看到很多工厂,创新力还是零,没有什么新的。”他说,中国目前还在进行城镇化过程,科技转移还在继续,有的公司还在吸纳新技术的过程中,所以商业还在发展,基础设施对经济的推动还在继续,这是中国经济还有7%增长的原因。“但是道路不可能永远这样下去,国外的技术也有全部用完的那一天,因此中国必须自己创新,这才能促发很大的生产力。”菲尔普斯说,政府应该鼓励金融机构推动创新,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而后者需要人才。“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他说,“我们希望看到聪明的年轻人对妈妈说:妈,我去西部、去南部、去北部开公司去了!”“当然,每个国家都需要公务员,但政府机构不是给年轻人的,这是低估了他们的能力,是大材小用,也浪费了社会花在他们身上的教育成本。”菲尔普斯认为。
相反,一些基层民营企业的副总薪水可能没有年轻骨干的薪水高,虽然他们仍然领导和决策某个环节的工作,可是放手让年轻人干起来了—–比如那些靠机遇发家的煤老板根本就没有文化,当企业做大以后对年轻人放心的激励和使用,于是民营企业的创新力得到了适当的激发和利用。而机关和国有企业都采取了让有文化的年轻人来装潢门面,甚至让本科生们去搞宾馆内务、接待和保安等,没有按照时代潮流来加快推进事业发展的进程,出现了“车轮跑得快、刹车蹬得紧”的现象,自然创新力出现了一些问题仍然是值得思考的。人才难得,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需要适当的机制来激励和调节并发挥其作用才好。这还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