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亲~ |美吖格|
欢迎你游览小苑

名片的那些事

名片的那些事

          名片这东西,就是一张纸片,上面印制了自己的姓名、职务和相关的信息,其实就是时下自我介绍的一种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文明社会的礼仪。建国后名片实际已经被“介绍信”代替了一段时间,可是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名片有时兴起来,当时的皮包公司经理都有名片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自我推荐了。这样看来,名片与介绍信又有不同的地方啦!一个是自我介绍的礼节行为方式之一,一个可是组织介绍的公务程序。
最早的名片,见于西汉史籍时称为“谒”,东汉时,谒又叫名刺,据《后汉书》有“祢衡曾身怀名刺求见于人”的记载。已有的考古发现“谒”或“刺”其实是木简,长22.5厘米,宽7厘米。上有执名刺者名字,还有籍贯,与今名片就非常的相似了,所以,要说名片,咱们中国可是祖宗了。这样看来,名片其实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文明程度的产物,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就没有这方面的发现和记载。
而名片主要还是流行在上层社会,在没有官函也不需要官函的情况下就成为拜见尊者必须的程序和礼仪。这个在《连升三级》中就很搞笑了,成为了张好古发迹的主要原因。实际上现代社会的名片仍然存在张好古似发达的功用,所以有的名片在背面还印制有“勿作他用”的字样。到了90年代,当时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半官半民的经理厂长和销售人员都需要在业务往来中递上一张自己的名片以自我介绍,避免了自我介绍的尴尬。今天名片着东西已经不太多用了,只是存在于那些企业的经济交往之中。信息电子化是名片趋于绝迹的主要原因,我们都在网络中递上了自己的“电子简历”,还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等及时通讯工具提前进行了沟通,所以见面的那一刻大家其实都已经“熟悉”了对方,因而“名片”其实已经逐渐变了样,已经与时俱进了,甚至是电子或其他形态的了。
在我国,古代女子也是有名片的,已婚者女子的名片甚至还加上了夫家姓氏。在民间,仍然存在“名贴”的下层礼节,比如在边远地方和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存在“换帖”开庚确定“儿女亲家”关系的礼节,其主要目的是因为双方都已经“考察”过关,需要通过换帖来了解生辰八字是否相符。换帖还成为拜把子的一个礼节性程序,为的是确定长幼顺序。在国际上,很多国家仍然存在类似“名片”的礼节,不管信息如何发达,总有一些地方和场合存在传统方式的“自我推荐”和“自我介绍”的必要。所以,名片仍然是现代社会中交际礼仪的有益补充。
所以,名片是礼节行为的产物,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功用,甚至还有不同的名称了。并且,名片已经与时俱进了,在年轻人中已经没有最初的概念了,其功用已逐渐被现代社会的及时通讯技术所替代。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amgirl.cn|美吖格| » 名片的那些事
牛仔裙
假发
制服正装

火热军旅寒风来袭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