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吖格|清明时节话新风
清明节正处于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的时节,除了扫墓满怀祖先的全民性活动外,尚有争议的《清明上河图》中那些贵族还把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体育运动融入节日风俗活动中。清明节,在民间还有一些封建习俗的影子,比如忌使针、忌洗衣、妇女忌行夜路、夜晚门前洒一条石灰线阻止鬼魂进屋等等。在一些小城镇的住宿楼下,还有一些老年人烧纸钱为逝者打造阴界富贵生活的习惯,网络中更流传烧小姐祭奠之类的冷笑话而成为阻碍文明殡葬和文明祭祀的绊脚石……所以,|美吖格|女孩帮觉得当前社会习俗中清明节并非完全是一个表达追思、缅怀祖先的健康节日,仍然隐含有陈旧陋习和弊生新陋习的影子!
在|美吖格|的记忆中,从小学起学校就每年组织清明节祭扫烈士公墓、敬献花篮等活动,当地团委或政府也有一些公祭教育活动在祭扫结束后开展,于是这个节日留给|美吖格|的印象是缅怀先烈的日子,是积极和健康的。在民间,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日子,祭拜祖先、上供品,在祖先坟头插青以示怀恋。于是80%左右的儿童都知道清明节,可是|美吖格|对清明节文化习俗和文化传统了解不多….唯有类似“路上行欲断魂”的诗句保留在|美吖格|成长的记忆中….
清明节节日来历在理论界也许无确切考证,但作为我国农历历法中重要的节气却是一定的,清明时节气温升高,正是种瓜种豆、植树插柳、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按照农历正处于每年5月4日前后的一个时间段,而并非实指5月4日咯。传说中有清明节与寒食节重合合并的说法,于是清明节在民间也叫寒食节或热食节,主要延续寒食节禁火、熟食的节俗,不过,也就只是传说啦! 关于清明节节日来历,更有晋文公因愧疚未能封赏危难中割肉奉君挽其性命的大臣介子推而遵从其“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的遗愿而令全民清明节禁烟缅怀的传说。于是介子推和寒食节也扯上了关系叫“之推燕”:人们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介子推的灵魂,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关于清明节节日来历,还有起源于周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仪,后来民间效仿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炎黄子孙延续了2500多年的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说法。|美吖格|更愿意接纳这种说法,实际上,清明节与中秋节一样都是我们的传统节日,都有缅怀介子推和屈原的类似功能!于是以上的传说完全可以弃糟取精,把清明节象中秋节那样做得更有文化品味,比如开展健康的活动和比赛、传承节日美食、馈赠文明殡葬用品、引导文明祭祀礼仪、延伸文明殡葬…..创新祭祀理念,甚至借力打造一种新的旅游品牌……这些,似乎政府可以做得更多、更好!而非一个简单的“国假和免费通行”那样简单!
|美吖格|也注意到,好象是从2012年的清明节开始,陕西政府定期在皇帝陵开展公祭轩辕黄帝活动,颂扬轩辕黄帝的功德和功勋,与世界的华人传承同根共祖的理念,传承先祖精神,促进炎黄子孙的相互认同,祈愿炎黄子孙凝聚团结和和谐共荣,张扬共同追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夙愿。同样,|美吖格|观察到今年央视还上了清明诗歌会,清明节就有了“纯江水暖鸭先知”的文化审美情调,这些“文化传承”似乎更赋予清明节更丰富的内涵!然而这些正是主流媒体应该倡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