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亲~ |美吖格|
欢迎你游览小苑

流逝的记忆之马帮文化(1)渊源

流逝的记忆之马帮文化(1)渊源 

         小时候,对马帮的概念其实也模糊,至少并不能真正分清楚他们究竟是哪个民族的马帮,不过,每个马帮都是有特定“民族性”的。amgirl女孩帮曾转载过央视的节目 “最后的马帮”,那是我国解放后经过“改制”后的以独龙族为主的国有化马帮咯,是我国“供销社”中最具特色和最后的形式!马帮是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存在,解放前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山高谷深,道路崎岖,交通阻塞,与外界处于相对隔绝状态,于是马帮成为流动的商贸队伍,他首先承担那个时代特有的商贸和物流功能,却不意间成就了各民族衣着、饮食、居住、音乐、舞蹈、诗歌、美术、工艺、婚姻、丧葬、喜庆、节日等文化的交融和传播,所以马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美学情趣、承载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功能,可是,他已经从我们的记忆中逐渐消逝……记忆历史,传承文明,让美丽女孩和时尚男孩与我们一起感怀历史的沧桑、追忆流逝的岁月…..
解放前几乎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马帮”,他们存在于“山高皇帝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要与各民族和睦相处、相互宽容、互守信用、共通商贸,因而每个马帮都是一支独特的野外生存部队,有一部《山间铃响马帮来》就是描写了马帮的哦,相信你都看过。在百度,这里是马帮的词条:百度词条–马帮。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土和民俗,民族文化不仅仅表现为民族的外在特征,更蕴涵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而马帮是流动的文化、是融合的文化,对于增进个民族的交流、协调民族矛盾、沟通民族感情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现在,你可以在云南和其他一些地方的茶马古道去做一些小小的体验,然而,amgirl女孩帮认为这些都只是一种形式,其内涵远远是打了折扣的,更多的融入了现代人对旅游和经济的崇拜与改装,并且是无法传承这种“非物质”文化的,因为他赖以存在的社会历史条件已经消逝。呵呵,历史长河中,那amgirl女孩帮小时候的记忆里,那马脖子上悠远而来的铃铛声还在脑海中久久回荡……
马帮中带头的人叫“马锅头”,因为他的马要走在马帮的最前面,还要为整个马帮背一个锅,带领整个马帮沿着河流、山脊、羊肠小道甚至悬崖峭壁而行,保障整个队伍的食、住、行和安全。马帮也称为“妈拉子”,大概的意思是‘长长的队伍“那个意思吧,其实就是”赶马人“和马的联合部队啦!马背上永远都驮着以货易货的货物,他们将本民族的特产、粮食、药物等外运,换银子、换弹药交换和买卖日用品。马脖子上永远都挂着铃铛,这是马帮宣告队伍到来的信号,深山密林中更是对可能遭遇强人“狭路相逢”的警告,也是对各村寨宣告和平队伍的到来,还是马帮独特语言和联系的纽带。赶马人都是本民族中的佼佼者,身体强壮的勇敢者,是马帮纪律和帮规的忠诚维护者,还是棋琴书画的精通者,所以,马帮成员几乎都拒绝“女人”咯。据说解放初在民间艺人中间起码近70% 的人都有赶马的经历,他们在不断的前行中传播神话、史诗、寓言,传唱情歌、礼仪和各民族文化并形成自己马帮独特的”马帮文化“,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成为本民族中最有见识的人,也是个民族村寨中最受欢迎的、最尊贵的客人,还是那个时代历史的见证者。
有歌云:赶马的大哥露宿屋外火堆旁,赶马的大哥端起驮子汗直淌,乐声阵阵吹得震山响,山歌唱得悠悠长,好歌来自赶马人,好吃好用来自好马帮。赶马的大哥吃住屋外火堆旁,走起路来汗直淌,赶马人带来的尽是新鲜事,说起话来理明心又亮,卖起东西好精灵,赶马大哥见识广……   这些民间偶存的歌谣还可以反映他们那些漂泊、浪漫、传奇的人生精彩!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探究马帮文化的渊源吧!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amgirl.cn|美吖格| » 流逝的记忆之马帮文化(1)渊源
牛仔裙
假发
制服正装

火热军旅寒风来袭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